首页  信息速递  教务动态

教务动态

系列报道 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交流发言(一)

 

在第四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

教育教学评估中心  曹翔

二〇一八年一月四日 

 

各位领导、各位老师,大家下午好!

昨天下午,我们在这里聆听了温校长的年度教学工作报告。温校长的报告总结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成绩,令人振奋;分析问题,提出解决办法,切中肯綮;并为我们吹响了攻克下一个目标的冲锋号,为我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而努力奋斗。

今天上午,我参加了人文学院的小组讨论。本小组围绕温校长的报告,围绕学校即将颁布的6个教学工作文件,围绕实践教学和实际教学工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。会场外,大雪纷飞;会场内,群情激扬。通过学习讨论,大家相互启发,激发出理性的思想火花,为推进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改革、为打造专业建设特色奠定了思想基础。

下面借此机会,结合教育教学评估工作,汇报我个人对实践教学的些许认识体会。不当之处,敬请批评。

《礼记·中庸》有句话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”,这句话告诉我们,凡是都要考虑周全,然后付诸实施,真抓实干,抓铁留痕,如此才能完成学校的既定目标。

当前,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,2017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42.7%,已经全面进入大众化阶段。江苏省毛入学率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,2014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1%,早早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。

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,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巨大贡献。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,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。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、产业升级加快步伐、社会文化建设不断推进,特别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等新形势,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,专业同质化倾向严重,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表现突出,而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、复合型、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,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饱受诟病。在此背景下,应用型人才培养被提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。

20145月,国务院颁布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提出:“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,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”。紧接着,20146月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农业部、国务院扶贫办等六部门联合下发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》,明确要“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”201510月,教育部、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等三部委联合下发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》,要求各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,推动部分普通本科转向应用型高校。

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大趋势来看,我校定位于应用型本科高校,是非常准确适宜的。

那么,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有什么特质呢?我们认为,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定位,一般要满足三个要求:一是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发展,也就是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文化需要相对接。二是所培养的人才必须是应用型、技术实践能力较强的人才,也就是说,培养的学生要能直接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。三是要达到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标准,具有较深的理论素养。统言之,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、又具有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、建设、管理第一线的专门人才。

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?答案是必须依靠科学的课程体系和“双师双能型”的师资队伍。而这两块恰恰是高校改革最难攻克的堡垒,这也就是评估界常说的,“高等教学改革,改到深处是课程,改到难处是教师”。

专业是课程的集合,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,规定了人才知识与能力的构成,不同层次和类型的高校应有不同的课程体系。研究型高校采用的是学科课程体系,十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独立性和完整性。应用型高校既要区别于研究型的学科课程体系,又要区别专科强调的“基于工作过程”的课程体系。

实践教学是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,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。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不仅在于向学生传授实验知识、验证理论和培养实践技能,更重要的是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,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,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。实践教学体系包含课程实践,实验教学、专业实习、科研训练和课程论文、社会实践、生产实践、毕业实习、毕业论文(设计)等内容。国家对实践课程的课时量也越来越重视。2011年教育部的《合格评估指标》要求,人文社会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占总学分(学时)不低于20%,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教学比例占总学分(学时)比例不低于25%,师范类专业教育实习不少于12周;有50%以上毕业论文(设计)在实验、实习、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。而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,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也在提高。2011年教育部发文,明确要求师范生毕业实习(不含见习)不少于一学期(18周);2015年教育部等三部委发文,要求“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%以上”。

     教师是高校办学的主体,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。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应用型高校 “要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”。请注意,文件使用了“使大多数教师”转型,何为大多数?大多数不是50%50%是一半。我们认为大多数应该是占比在60%-80%之间较为适宜。“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”,即指当下所讲的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。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也是三部委文件首次明确提出的概念。所谓“双师”是一种结构,所谓“双能”是指教师的一种素质。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是指既具有理论讲解能力又具有实践示范能力,通过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相结合,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,使学生把书本知识向现实应用转变。换言之,应用型高校的教师不仅需要研究高深学问,同时也要思考如何根据行业发展需求将高深学问实用化、技术化,转化成产品。

“双师双能型”教师队伍构建,一部分靠内培,一部分靠外引。国家对外引的指标也在不断提高。“双师”型,在2011年的《评估指标》中没有明确的要求, 2006年教发〔200618号文已经明确规定“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1/4。”2011年教育部《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》要求,“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名师为兼职教师,占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不少于20%。”到了2015年,教育部三部委文件要求“建立有地方、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校、院理事会(董事会)制度、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,成员中来自于地方政府、行业、企业和社区的比例不低于50%。”20158月,江苏省教育厅《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》规定,“一线优秀教师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人数的比例不低于20%。”“承担教师教育课程的教师至少有1年小学(中学)教学工作经历,并每年到小学、市县教育部门工作实践不少于30个工作日,其他专任教师每年不少于15个工作日。” 2016年教育部的内部文件《应用型本科高校设置与评估标准研究》提出了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承担不低于30%的专业课教学及实践教学任务”;“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不少于40%”。

各位领导,各位老师,尽管我校实践教学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与条件,但是对照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国家主管部门的要求,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,我们还有很多不足,还有实实在在的量化差距。实践教学课时有待调整,“双师双能型”师资明显不足,毕业论文(设计)的真题真做远远达不到50%综合性、设计性实验以及开放性实验室效率均有待提高,实践教学的标志性成果不多,凡此种种,都要引起足够重视,而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更是刻不容缓。思想上要重视,行动上要落实,成效上才能有体现。

老师们,最后我引用一段教育部《合格评估专家组考察报告》中的一段话:“该校有相当一批知名高校毕业、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,这是学校的优势,但同时也存在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理念的问题。学校的老教师要适应培训教育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转型,新教师要适应从研究型大学培养模式向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的转型,在这方面,无论是师资培训经费或者培训措施,学校均需加大力度。”这段话中所指出的问题,我认为我们学校也存在,这正是我们今天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

地址: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济川东路93号
邮编:225300
邮箱:jwc@tzu.edu.cn
泰州学院教务处 版权所有 苏公网安备 32120202010057号